晋江市三个“常态化”推进防灾减灾工作
- 编辑:反攻倒算网 - 67晋江市三个“常态化”推进防灾减灾工作
加强产权保护制度建设,着力抓好三个一批,甄别纠正一批侵害企业产权的错案冤案,剖析一批侵害产权的案例,总结宣传一批依法有效保护产权的好做法、好经验、好案例,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打造多层次合作机制,加强沟通协调,增进政治互信,为深化合作创造了良好条件。截至2016年底,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了30个中国文化中心,新建了一批孔子学院。
中哈国际物流合作项目进展顺利,已成为哈萨克斯坦开展贸易和跨境运输合作的重要窗口。中国政府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署了46项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涵盖农业、生命科学、信息技术、生态环保、新能源、航天、科技政策与创新管理等领域。中国政府与世界卫生组织签署《关于一带一路卫生领域合作备忘录》,携手打造健康丝绸之路。非洲部分地区曾经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区域,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文化发达。(三)共建经济走廊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经过亚欧大陆中东部地区,不仅将充满经济活力的东亚经济圈与发达的欧洲经济圈联系在一起,更畅通了连接波斯湾、地中海和波罗的海的合作通道,为构建高效畅通的欧亚大市场创造了可能,也为地处一带一路沿线、位于亚欧大陆腹地的广大国家提供了发展机遇。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互办旅游年,开展各类旅游推广与交流活动,相互扩大旅游合作规模。截至2016年底,中国在沿边省区设立了7个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17个边境经济合作区和2个双边边境经济合作区,并与尼泊尔、缅甸、蒙古国、越南等周边国家就双边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开展深入磋商,取得积极进展。问:本次论坛期间,各方对一带一路秉持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给予了高度评价。
二是规划了一带一路建设的具体路线图。您如何看待本次论坛的重要意义?您在高峰论坛倒计时100天接受采访时,介绍了中方主办高峰论坛的考虑和会议目标。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进一步明确了未来一带一路的合作方向。聚焦发展这个根本性问题,扎扎实实推进经济走廊建设,深化互联互通和产业合作,完善金融保障体系。
高峰论坛期间,中国同与会国家和国际组织进行了全面的政策对接,签署了几十份合作文件,确立了未来一段时间的重点领域和路径。2014年,中国主办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16年主办了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后,刚刚又主办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这是否意味着中国的主场外交将更加主动进取,是否意味着中国将在全球经济治理领域发挥更大作用?答:主场外交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的一大亮点,我们先后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北京会议和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今年又举办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确实可以说是好戏连台。
过去几天,我和我的同事陪同习近平主席参加了高峰论坛开幕式、圆桌峰会、双边会见等各项活动,见证了很多重要的历史时刻。关于一带一路建设的下一步合作方向,习近平主席已经作了全面的阐释,就是要将一带一路建设成为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智库、媒体为一带一路建言献策,贡献宝贵智慧。成果清单集中体现了在务实合作方面取得的早期收获,清单上的每一份成果,都是共商共建的结晶,也将为各国人民所共享,展示了一带一路建设的潜力和前景。
圆桌峰会联合公报也将有关理念纳入其中,充分体现出广泛的国际共识。现在可以说,我们圆满实现了预期目标。本次论坛期间,中国有关部门、地方政府、金融机构、企业、专家学者等各界代表踊跃与会,主动与外方对接政策、对接项目、对接行动,组织了很多活动,签署了很多协议,也交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您认为应该如何看待本次论坛对促进中国发展、深化改革开放的作用。
本次论坛期间,中国有关部门、金融机构、企业积极参与,与外方签署了很多合作协议,对接了很多合作项目。这次高峰论坛的成功是大家所有人心血与汗水的结晶。
您认为,本次论坛在哪些方面体现了三共的原则和一带一路作为国际公共产品的属性?下一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重点在哪些方面?答:共商、共建、共享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核心理念,是各方推动一带一路的重要共识,也写入了联合国决议、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宣言等重要文件。请问中方对此是如何考虑的?答:高峰论坛成功举办后,很多与会国家领导人和各界与会代表都希望论坛定期举办。
鉴于上述情况,习近平主席在圆桌峰会闭幕式上宣布,中国将在2019年举办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我们一贯主张大小国家一律平等,同时,作为一个大国,应该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发挥更大作用,作出更大贡献。其中,包括了一长串的合作项目清单。问: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主场外交尤其是经济外交亮点纷呈。在会议成果上,联合公报集中体现了各方共识。这次论坛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参与方多,代表性强。
更重要的是,与会领导人和各界代表都看好一带一路建设前景,都希望以一带一路为契机,以高峰论坛为平台,找到应对挑战的方案,凝聚共同发展的动力,推进实实在在的合作。与此同时,中国作为一带一路的首倡国和论坛主办方,在对接政策和发展战略、推进经济走廊建设、加强重大项目合作、加大资金支持等方面提出了多项新举措,体现了中国共建一带一路的担当和决心。
习近平主席在高峰论坛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牢牢坚持共商、共建、共享,让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成为共同努力的目标,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之路。我们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伙伴关系。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主办高峰论坛,可以说是恰逢其时。问:本次论坛是一带一路框架下首次举办的最高规格论坛,很多与会代表认为这是很好的国际合作平台,建议把高峰论坛常态化,未来定期举办。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和绿色发展,建立多层次人文合作机制,建设更多民生项目,促进社会包容发展。三是确定了一批一带一路将实施的重点项目。我们邀请出席圆桌峰会的国家共同参与公报准备工作,组织了多轮磋商,确保最大程度地体现各方共识。这些资金将以企业为主体,坚持市场化运作,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更坚实的投融资支持。
各条线上的工作相互借力,凝聚成一带一路建设的强大动力,也为国内发展和全方位改革开放注入了新动能。在议题设置上,我们注意听取各方意见建议,吸纳智库、媒体、社会各界对高峰论坛的期待诉求。
是否定期举办论坛活动,也要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广泛听取各方意见。事实上,习近平主席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国际上就不断有人提出类似的想法。
通过高峰论坛这个平台,各国之间形成了一份沉甸甸的成果清单,共5大类、76大项、270多项。我们在办会过程中,也秉持这一原则,不持私心、不谋私利,把共商的态度、共建的决心、共享的诚意贯穿到办会的各个方面:在会议安排上,我们坚持开放包容、民主透明的办会风格,既借鉴国际惯例,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和诉求,又自主创新,突出特色,制定了开幕式、圆桌峰会、高级别会议三位一体的会议形式,确保各方都有充分参与的机会。
国务委员杨洁篪17日在钓鱼台国宾馆接受媒体采访,介绍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正如习近平主席在圆桌峰会上所说,中国同各国和区域组织进行的发展规划对接协调,将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答: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国内各部门、各地方积极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主动扩大对外开放水平,出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政策举措。我相信,沿着这一方向走下去,经过大家共同努力,一带一路的美好愿景一定能够实现。
问:本届高峰论坛取得丰硕成果,能否请您介绍一下成果体现在哪些方面?中方作为一带一路首倡国和论坛主办国,提出了哪些重大举措?答:这次高峰论坛可以说成果丰硕,有很多亮点。高峰论坛的主题议题紧密围绕世界经济中的共性挑战,可以说抓住了各国普遍关心的问题,引起了与会各国代表的共鸣。
中方主办高峰论坛,目的就是要进一步凝聚共识,加强发展战略对接,深化伙伴关系,推动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我们深刻感受到,国际社会认同、支持、参与一带一路的热情越来越高,共识越来越多。
企业、金融机构、智库也提出了这种愿望,以便更加高效地开展对接,凝聚政策合力和行动合力。一带一路的宏伟蓝图正在转化为清晰可见的路线图。